原告:郑庆生 男 1966年7月1日出生 民族:汉 文化程度:大学 工作单位:北京正之本人体力学研究所 职业:科学研究 身份证:110221196607******** 住址:北京市昌平区******** 电话:136********。
被告: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息用代码:91330110MA2GK1DN85法定代表人:蒋*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0571-********。
被告:耐克商业(中国)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息用代码:91310000596407652N 法定代表人: 朱* 住所:上海市杨浦区******** 电话:021-********。
案由:产品责任纠纷
诉讼请求,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定被告耐克公司:
1 在网站公开澄清事实,并对多项欺诈宣传行为道歉,内容保留一年。
2 三倍赔偿原告购货款2787元。
3 赔偿原告公证费1193元。
4 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5 被告天猫网络有限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事实与理由:
原告于耐克官网www.nike.com浏览了耐克对Nike Air Zoom BB NXT鞋的宣传,在耐克天猫旗舰店购买了一双该款产品,购买网页的介绍与耐克官网相同,有公证书和网站交易快照及发票为证。原告据此与被告构成了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法律关系,享有国家对保护消费者的所有权利。
原告认为被告对气垫“提供额外的向前推动力”等助力运动的功能宣传,违背基本的科学常识和逻辑,也与现有事实相反,属故意欺诈宣传,侵害原告知情权;被告对足弓支撑结构的宣传,违背人体足弓的解剖结构和医学常识,造成消费者损伤危险,现有统计调查事实也已证实,属隐瞒真相,恶意欺诈宣传;对鞋跟保护跟腱的宣传违背踝关节的解剖结构,造成消费者损伤危险,现有统计调查事实也已证实,属隐瞒真相,故意欺诈宣传;被告对缓震保护功能的宣传,违背事实和逻辑,与现有事实相反,属故意欺诈宣传。均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被告耐克公司发布虚假商品信息,恶意欺诈行为明显,侵犯原告的消费者知情权,属于侵权责任纠纷的产品责任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三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依法要求被告对产品的安全性、用途和性能真实性予以说明,作为消费者也享有获得相关知识的权利。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被告耐克公司,应遵守上述法律规定,承担相应法律义务和责任。
被告对气垫篮球鞋的运动助力功能属欺诈宣传,远甚于永动机骗局,明目张胆且嚣张。
原告购买的耐克气垫篮球鞋,是耐克于2020年2月5日的宣传活动中强势推出,声称是由其篮球资深创意总监罗斯·克莱恩(Ross Klein)带领他的团队所设计。该产品于7月份上市销售。耐克对此篮球鞋的介绍充满误导和欺诈:“迅猛爆启,助力到最后一秒”“能量回馈,助力比赛”“为运动员们在更长时间内提供澎湃脚感”“跖骨下方的两块 Zoom 气垫单元,将每一步积蓄的能量充分回馈,同时提供额外的向前推动力,助力撕破防线”。
耐克这些宣传违背了基本的物理学常识——能量守恒定律,宣称气垫能够助力运动,而且是“同时提供额外的向前推动力”。结构决定性能,气垫的结构只能是吸收能量而不可能产生能量,不可能提供额外的向前推动力,耐克的宣传比学术界公认的永动机骗局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提供额外动力,而且力量迅猛,方向精准,时间点精确,吹捧到智能永动机的程度。
中央电视台主持的专业测试证实:耐克篮球气垫鞋的运动性能低于国产无气垫的篮球鞋。早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委托宁波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以耐克气垫篮球鞋和国内某品牌篮球鞋做运动功能对比试验。“起跳高度和起跑速度是反映篮球运动员弹跳和速度能力的重要指标,有效性好。于是他们设计了两组实验,一是原地站立快速起动实验,二是双手叉腰原地纵跳实验。” 测量仪器采用国际生物力学界公认的测量设备:KISTLER三维测力台(9281CA)和KISTLER QUATTRO 纵跳测力台(Type9290Q01),该实验持续一周。结果是耐克气垫篮球鞋纵跳高度和起动速度性能均低于国产的非气垫篮球鞋。跑跳是篮球运动的常规动作,既然耐克气垫鞋既跑不快又跳不高,均为劣势,综合评价当然是功能劣势,绝不可能存在运动优势。多名权威专家也对此结果进行了解读,批评耐克对气垫篮球鞋运动助力的宣传。
2016年《沪消保委对部分跑鞋进行比较试验 NIKE男子跑鞋回弹性最差》一文(东方网转青年报2016年4月22日报道,上海市消保委通报的对46种《跑步鞋比较试验结果》显示,“NIKE男子跑步鞋,其回弹性能竟然最差”(705461-007当时售价869元)。这个结果对消费者可能很意外,但在专业界是必然结果,说明气垫只能吸收消耗能量而不能产生能量,也正面验证了央视委托对比试验的结果。网站销售页面对耐克的介绍:耐克公司拓展市场的首要突破口是青少年市场,这一市场的消费者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热爱运动,崇敬英雄人物,追星意识强烈,希望受人重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并充满梦想。针对青少年消费者的这一特征,耐克相继与一些大名鼎鼎的体验明星签约……。并拍摄了很多想象力十足的广告。可见耐克欺骗对象是认准了青少年这个群体,心智未成,缺乏理性和判断力,容易受骗上当。各种形象广告,和性能的欺诈宣传,营造了相互攀比的氛围,裹挟学生,让家长有苦难言。
就是这款在46个品牌中回弹力最差的鞋,却堂而皇之的冠以登月鞋的名号销售至今,登月鞋的名称对鞋的性能有严重误导性,难道回弹力最差的耐克气垫鞋能助力登月吗?
篮球鞋号称是耐克的专业强项技术领先,靠的也是欺诈宣传,产品并不具有功能优势,而且是劣势,央视委托的对比试验已经直接证明。耐克本次直接宣传“提供额外的向前推动力”是骗局的升级,更具欺骗性的是,还以所谓的耐克运动实验室做宣传,以示经过了验证:“我们在 Nike 运动研究实验室 (Nike Sport Research Lab) 中进行了密集测试,以此收集运动员的数据和反馈,最终实现目标。”耐克的上述声称远远超过了科学范畴,远甚于永动机,而且捏造“严格测试”结论。其欺诈行为嚣张,不加掩饰。这个所谓的耐克实验室十分诡异,号称设备和人才均为顶级,但几十年都找不到其发表的相关论文,却频频出现于耐克的宣传,且为如此低级的伪科学骗术背书,怀疑只是骗人的幌子。
耐克对气垫功能的宣传,属欺诈无疑!不知道被告在美国本土是否敢做如此嚣张的欺诈宣传?
耐克首先在运动鞋中增加足弓垫,称为足弓支撑,这完全违背足弓的生理结构,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会直接导致和加重扁平足,原告所购买的产品也有足弓支撑结构。
健康的足,脚心部位都有向上的弧形凸起,称为足弓,足弓低平被称为扁平足,产生疼痛即平足症。扁平足广泛存在,又难以治愈,几十年前耐克在鞋底的足心部位增加了向上的凸起结构,号称足弓支撑保护,被耐克宣传为早期创新,在制鞋业也得到广泛采纳,被视为鞋类的标配,如果鞋内没有这类足弓垫结构,会被视为缺乏足弓保护,被市场淘汰。如果足弓支撑说法成例,则人类平足症会大幅减少,患者也会被治愈,至少穿有足弓支撑的鞋,足弓健康程度会好很多。
但事实截然相反,哈佛大学利伯曼教授2018年2月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给出了相反的调查数据和事实,即穿有足弓支撑的鞋子,反而更容易出现平足,并对足弓支撑提出质疑。《新编实用社区医生诊疗指南》P376指出了原因:足弓垫会增加跖腱膜的受力,而跖腱膜是足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弓弦的作用),很多人用了足弓垫感到足底疼痛,就是跖腱膜受到了不合理牵拉,跖腱膜的松弛会是平足加剧。
通俗的说,足弓是“弓”的结构,和弓箭的弓结构一样,由弓背和弓弦两个部分组成。足上部骨骼的拱形结构是弓背,与下部的足底筋膜(跖腱膜)弓弦,结合而成足弓。足底筋膜的位置相对隐蔽只有脚趾上扬的时候可以在足底看到,不熟悉足弓解剖结构很容易忽略这个重要结构,把足 “弓”当成足 “拱”。拱是可以从下面直接支撑起的,足弓结构不行,无法隔着弓弦支撑上面的弓背,更会增加弓弦的受力,损害弓弦。正常人的足底筋膜为悬空状态,基本不承受额外的外力,而所谓足弓支撑的向上凸起结构(足弓托、足弓垫),直接从下向上对其施力,人在站立位时,人体的重量使这个向上的力量变得非常强大,这个强大外力直接作用于足底筋膜,具有必然的伤害性,直接会造成足底筋膜的松弛,导致足弓整体高度的下降,时间久了形成扁平足。
足弓支撑也是足底筋膜炎和跟骨痛的主要原因。足弓垫本质上是从足底筋膜下方向上凸起的异物,直接刺激足底筋膜,是额外的不当外力,刺激的位置固定且持续,有的人用上足弓垫便足底疼痛,就是筋膜炎的症状,疼痛持续,也会诊断为足底筋膜炎。有的人是用上一段时间,足弓降低,筋膜受刺激加大才感到疼痛。足弓垫用于运动鞋,显然使不良刺激最大化。而且鞋后跟越软,跟骨结节位置越下降,足弓垫相对高度越上升,对筋膜的刺激和伤害也越大。有些足弓垫位置偏后或后部偏高,疼痛的部位也偏后,患者自述为跟骨痛,本质还是筋膜受到异常刺激,多被诊断为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的病因有很多猜测,但从解剖结构和外力刺激寻找病因,因果关系简单明了,穿平底鞋和赤足没有此不良刺激(赤足时,路面不平偶尔也会有,但位置不固定,不形成持续刺激,无严重后果),只是很少有人会怀疑足弓垫,因为那是耐克早期的保护足弓的发明。纵有些声称是根据跟个人脚模制作的个性化足弓支撑,当然也是错误,只要违背解剖结构不可能有正确的效果,在细节处加入科技手段的骗术,仍然是骗术,更具欺骗性,近年被曝光的天价鞋垫便是典型。足底筋膜炎在跑步人群中是高发疾患,也造成行走困难,但用平底鞋或赤足行走,症状就会减轻,这也是佐证,因为消除了不良的外力刺激,这是明确的机制和因果关系。
耐克给运动鞋增加鞋跟,声称保护跟腱,与事实相反,也与医学常识相反。非但没有保护功能,而是增加跟腱损伤风险。
耐克早期的运动鞋都是平底鞋,耐克创始人鲍尔曼给跑鞋增加了鞋跟,声称鞋跟能保护跟腱,在当时都是反对意见,连代工厂都反对。但耐克的成功宣传,使得运动鞋厂商也不得不跟风效仿,否则会被指责为产品缺乏跟腱保护。几十年来,有鞋跟的运动鞋成为主流,就这样重新定义了运动鞋。
鞋跟在运动鞋中几乎普及,而且鞋跟高度还有增加的趋势,越是高档运动鞋鞋跟越高。但现有的各种调查统计数据都表明,跟腱损伤率不降反升,英国《自然》杂志 2020年发表的报告指出“近十年来,跟腱破裂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例如2003年至2013年间安大略省的中年患者从1.8/10000上升到2.9/10000”。现有的事实与耐克声称的跟腱保护完全相反,耐克也没有对此提出反驳证据和依据,佯装不知。
权威性的默沙东诊疗手册(也称《默克诊疗手册》,是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临床医学工作指南,被誉为医师圣经)专业版指出:“跟腱撕裂常发生于踝关节做背屈运动,尤其是跟腱肌腱拉紧时”;在大众版做通俗解释:“在脚趾向上,朝向胫骨时,动作过于用力且幅度过大则导致肌腱撕裂”。这种用力拉伸跟腱的姿势,在正常运动中并不多见,比如赤足或穿平底鞋奔跑,人的本能是前足着地,踝关节悬空处于间接受力状态,跟腱也处于非拉伸状态,上述风险并不大。
但穿上耐克声称的保护跟腱的带跟运动鞋,就完全不一样了。哈佛大学利伯曼教授2010年1月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指出,穿有鞋跟的跑鞋,会形成脚跟着地的跑步姿势,容易造成损伤。而脚跟着地的姿势完全符合“踝关节做背屈运动”“跟腱肌腱拉紧”“脚趾向上朝向胫骨”的危险因素特征,跟腱要比前掌着地姿势拉紧很多,踝关节直接触地承受暴力冲击,奔跑时人体腾空后落地单足落地形成最大冲击力,此时跟腱处于被动的极端暴力拉伸状态,且足跟落地瞬间踝关节还要承受横向的剪切力,即足旋前,目前还找不到比之更大的风险因素。无论从受力大小,还是拉伸程度,显然都比人本能的前足触地危险得多,与跟腱破裂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的现实情况相符,找不到任何耐克声称的跟腱保护因素。如果耐克的声称成立,那高跟鞋岂不是可以宣传对跟腱的最佳保护?
2001年《英国运动医学专刊》发表了澳洲LaTrobe大学物理疗法研究所的报告,对一万多人的调查,显示穿气垫运动鞋打篮球脚踝受伤的机会,是普通运动鞋的4倍多。踝关节损伤也容易同时出现跟腱拉伤,跟腱是踝关节的主要受力结构,二者都是超出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的结果,只是外侧肌腱拉伤和后侧肌腱拉伤的差异,外侧肌腱拉伤容易出现伴生性的后侧肌腱损伤,跟腱的中度轻度拉伤痛苦不明显,不容易发现,也容易被踝关节外侧的剧烈伤痛掩盖造成漏诊,所以我们提醒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同时检查跟腱损伤,有很多检出,轻微损伤的积累会形成劳损,跟腱病或跟腱断裂的发生就不奇怪。
基于上述事实和逻辑,被告声称鞋跟保护跟腱,与事实和医学常识相反,有严重欺诈嫌疑。
原告认为耐克公司违背基本商业道德,为了推销有鞋跟的运动鞋,向公众推广“脚跟跑”的错误运动知识,直接导致对消费者的伤害。
根据医学矫形鞋的原理,鞋是影响人体姿势的重要外部因素,比如穿高跟鞋,会与自然步态完全不同,对健康不利。跑步姿势更是如此,耐克推广的脚跟落地的跑步姿势在专业界一直被视为错误,备受批评指责。它违背前足落地的人类奔跑本能,也违背人体生理结构,笨拙费力效率低下,既跑不快也跳不高,没有任何可取之处,是专业选手极力杜绝的姿势。
脚跟跑更容易受伤,它使足弓的缓冲功能和足弓对人体姿势的调节功能失效,身体腾空落地时身体的重力直接冲击单侧踝关节和膝关节,膝关节受伤(跑步膝)的广泛存在与此有必然联系。跑步膝主要出现在脚跟跑人群,转换为正常的前足落地姿势,跑步伤痛会显著减少。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学术界重视,纠正脚跟跑,避免损伤被广泛呼吁。
脚跟跑的错误跑姿源于给运动鞋加鞋跟,它给后足补高相当于增加了多余的支点,跑动时脚跟很容易先于前脚落地,异化为足跟落地跑的姿势,鞋跟越高越是如此,显然是人为制造的错误运动姿势,在自然运动中不会出现。
脚跟跑是被耐克公司恶意强力推广的错误姿势。
给运动鞋加鞋跟和脚跟跑姿势,最初在运动鞋行业和运动界都广受批评,始作俑者鲍尔曼作为专业跑步教练,不可能不了解其中的错误。为了逃避专业界的批评,鲍尔曼把脚跟落地的跑步姿势定义为健身跑jogging(慢跑),区别于运动界的跑步runing,专业界的评价标准就不适用了。鲍尔曼在推出带跟跑鞋的同时,出版了一本跑步手册,书名就是《jogging》,宣传脚跟跑才是大众健身跑的合理姿势,这本书随带跟的耐克运动鞋销售广为流传,发行量巨大,耐克也藉此重新定义了跑步。脚跟跑,用平底鞋当然非常痛苦,只能选择鲍尔曼的带鞋跟的跑鞋。被包装为正确跑姿的脚跟跑姿势,和声称保护跟腱的带跟运动鞋互相推动,两个谎言的合力严重误导了公众,使带跟的运动鞋成了主流,此后大众跑者也基本都是脚跟跑。为了减轻脚跟跑的不适和掩盖伤害,耐克就在鞋跟上大做文章,出现了各种缓震结构,鞋跟也越来越高。
鞋跟还是导致平足的另一个因素。《新编实用社区医生诊疗指南》P375指出,平足症后天因素:穿鞋不当,鞋跟过高,长期体重前移,跟骨向前下倾斜,足纵弓遭到破坏。多数后天性平足是由穿带跟的鞋造成的,在不穿鞋的民族,几乎没有平足的发生。日常生活中,鞋跟的高度与平足的发生概率成正比。近期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平足增加了20%,青少年穿带跟的鞋是最直接的原因。很多人以为中跟鞋对健康有益,但在科学界被认为是伪科学,中跟鞋对足部的伤害,与高跟鞋相比只是程度的问题,小巫见大巫,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平足患者足弓的承重能力差,原则上不要给足弓增加压力,生活中尽可能避免穿带跟的鞋,包括中跟鞋和坡跟鞋,重心的少许前移都是使足弓的压力成倍增加。
耐克避震(缓震)科技,偷换科学概念,自相矛盾,原告认为是造谣欺骗的恐吓营销和商业欺诈。
耐克宣传避震是运动鞋中最重要的部分。暗示没有避震的运动鞋必然造成损伤,这是赤裸裸的恐吓营销。从生物学角度,没有哪一种生物不能承受自身运动而形成的震动,否则这个物种就无法存续。
科学界有避震的概念,也有避振鞋的概念,但针对的震(振)是专指机械震动,频率在每秒钟几十次以上,而且是连续长期的工作状态,会出现神经损伤的振动病,是处于机械震动环境的特殊岗位的职业病,属环境科学和劳动保护学科的研究范畴,人体自身运动远达不到这个频率。即:来自于人体之外的,外源性的震动,才需要外源性的额外避震保护,与人体自身运动无关。
对此科学界早有共识,人类自身运动而产生的振动,对自身健康非但无害反而有益。力的刺激有利于成骨细胞的活跃,是维持骨密度的需要,这也是运动的积极意义。而且,短时间的机械震动也对健康有益,专业运动员还会利用机械振动仪,增加对身体的震动,强化骨骼和肌肉,作为运动的强化和补充,这也是骨质疏松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芭蕾和体操运动,对人体的震动不亚于竞技运动,比大众健身的震动强度更要大得多,但使用的体操鞋,鞋底只有几层布(俗称猫爪鞋),没有避震保护,但并未出现过因不避震而形成的损伤和不利后果,这是基本常识,也是科学事实,原告认为足以证明被告的恐吓性虚假宣传。
耐克以避震恐吓消费者,强调避震的必须性,但其鞋跟导致的脚跟着地跑姿,把人体自身重要的避震结构——足弓排除在外,直接增加踝关节、胫骨和膝关节的受力,必然增加损伤概率。足弓是人类天然的避震缓冲结构,是人类进化的伟大成就,符合人体结构,更符合运动本能。耐克排除了足弓的缓震作用,又大肆宣传气垫鞋缓震的必须性,原告认为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商业骗局。
被告的欺诈宣传,社会不良影响严重,增加消费者尤其是发育期青少年学生的运动损伤风险。
国家为保护学生安全,要求学生上体育课必须要穿运动鞋,国家标准所指的普通运动鞋,是布面胶鞋,也就是传统意义的平底运动鞋,以避免运动损伤,耐克初期的运动鞋,也是平底运动鞋。穿带跟的鞋进行运动,妨碍奔跑跳跃,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是公认的常识,但现在这个常识已经被欺诈性商业宣传悄然改变。鞋跟反而成了运动保护结构,是高档运动鞋的重要特征,更是专业篮球鞋的标配,价格越高鞋跟也越高,在虚假宣传的鼓噪下备受学生推崇,没有鞋跟的运动鞋会被认为是缺陷,不专业。不穿高跟的篮球鞋,都不好意思上场参赛。原告购买的耐克男子篮球鞋,鞋跟高度达到了33毫米,比一般的男性商务皮鞋还高。
很多学生也在体育课用鞋的问题,与老师产生对抗,鞋跟越高老师越担心,但也无法说服学生,只好降低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以求不出事。不允许穿皮鞋上体育课目前还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规定,如此下去该规定也会名存实亡,内增高鞋、松糕鞋和高跟鞋作为运动鞋也将不再被视为荒谬。
耐克所宣传的足弓垫的足弓支撑保护,增加的鞋跟对跟腱的保护,和避震对运动的安全保护,青少年最容易受骗上当,以为增加结构,就一定是增加功能和保护,这是一个思维误区,也是常见的欺骗手段,现有的研究和事实都是相反的。但耐克的商业宣传裹挟了青少年学生,也增加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运动损伤风险的增加则是更严重的后果。
耐克对自己的欺诈行为非常清楚,所以极力回避任何对于产品功能效果的讨论和质疑,所谓的耐克高科技顶级实验室,其表现也同样诡异。
同样,耐克的所谓优势(鞋跟、气垫)也主要是针对难以直接对比的产品领域,比如篮球和慢跑。极力回避与同类产品的直接对比。只要有精确对比实验,耐克优势的虚假性和欺诈性就暴露无遗。中央电视台主持的耐克篮球鞋性能对比实验,和上海市消保委进行的运动鞋性能测试,耐克跑鞋回弹力最差就是有力说明。
目前运动领域的数字化采集和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足底受力数据采集,平面分辨率远低于目测级,还处于马赛克阶段,骗局不容易被发现,这是人体重心数据的采集入口。高分辨率数据采集设备的出现指日可待,耐克骗局将暴露无遗。耐克创始人奈特最害怕的“耐克是什么”的问题也将无法掩盖,大家会彻底明白奈特为什么要“痛恨高科技”。
综上所述,被告对产品的功能宣传,没有科学依据,也与事实相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原告认为是故意的虚假欺诈宣传,社会影响广泛、恶劣。请求法院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利益,支持原告的各项诉讼请求。
此致
杭州互联网法院
具状人:郑庆生
诉 讼 进 程:双方举证期限已过,开庭日期待定。
原告向法庭提交了三十多份证据,一百多页。被告天猫公司提交了平台不承担连带责任的答辩状和证据。截止7月5日,仍见到被告耐克公司提交的证据和答辩状。
|
|
这个案件是一个公案,涉及广大青少年的运动安全,社会意义远大于案件本身。为了避免被指责为借机促销,单位产品内容暂时关闭。
这本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诉讼,气垫鞋的高科技功能宣传了40年,正规企业早就应该有主动的合理解释,但耐克就是不给,要也不给,现在被起诉仍然不给,谁见过这么诡异的高科技企业?
学术界对气垫鞋的运动功能研究,结论都是否定的,且都认为是有害的,与耐克的商业宣传截然相反,耐克拒绝回应,铺天盖地的商业宣传,将科学界的声音淹没。
科学文献不易理解,举两个简单的:气垫鞋助力运动的功能宣传,比永动机更荒谬。耐克的足弓支撑保护,与足弓的解剖结构完全对立,把“足弓”错认成 “足拱”。--详情
这是科学真相和商业宣传的较量,也是消费者公众利益与不法厂商利益的较量。耐克运动科技到底是高深莫测的超前科学,还是侮辱智商的低级骗术,大家拭目以待!
几个权威的科普报道:
中国皮革与制鞋研究院主办期刊:中外鞋业,《气垫鞋流行,谨防脚踝杀手》报道澳洲LaTrobe大学物理疗法研究所,对一万多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穿气垫鞋打篮球,受伤概率比普通运动鞋高4.3倍。--详情
http://www.zhengzhiben.com/20210705qidianxiejiaohuai.asp
人民网-生命时报,美国新研究发现:气垫鞋伤腿脚。我们一般认为,气垫鞋能为腿脚提供缓冲保护,是跑步等运动的首选装备。然而,美国一项新研究却发现,穿气垫鞋运动反而会增大脚部受伤和腿疼的风险。--详情 http://health.people.cn/n1/2018/0713/c14739-30144982.html
新华社微特稿,英研究:穿气垫鞋跑步脚跟先着地更易受伤。很多人喜欢穿着气垫鞋跑步,认为气垫有助缓解冲击力,不易受伤。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事实上这样可能反而更容易受伤。 --详情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11/23/c_129374016.htm
科学时报报道:哈佛大学教授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显示,穿现代跑鞋导致脚跟着地跑,相比赤足跑,对身体的冲击增加三到四倍,更易疼痛和受伤。而鼓吹推广脚跟着地跑的,正是耐克。--详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7847.shtm
|